超微量紫外分光光度計是一種用于測量樣品在紫外-可見光譜范圍內的吸光度的儀器。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紫外-可見光譜范圍內的光吸收特性,通過測量樣品對特定波長的光的吸收程度,從而計算出樣品中某種物質的含量。
超微量紫外分光光度計主要由光源、單色器、樣品池、檢測器和數據處理系統(tǒng)等部分組成。光源通常采用紫外-可見光源,如氘燈、鎢燈或氙燈等,發(fā)出連續(xù)或寬帶的紫外-可見光。單色器的作用是將光源發(fā)出的光進行分光,使不同波長的光分別通過樣品池。
樣品池中放置待測樣品,當光通過樣品池時,樣品中的某種物質會對特定波長的光產生吸收作用。檢測器用于檢測透過樣品池的光強,將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。數據處理系統(tǒng)對接收到的電信號進行處理,計算出樣品中物質的吸光度值。
超微量紫外分光光度計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朗伯-比爾定律,即當一束平行的單色光穿過一個均勻、透明的溶液時,溶液對光的吸收程度與溶液的濃度和光程成正比。根據這一定律,可以通過測量樣品對特定波長的光的吸收程度,以及已知的光程和摩爾吸光系數,計算出樣品中物質的含量。
此外,它還具有操作簡便、靈敏度高、準確度好等優(yōu)點,廣泛應用于生物、化學、環(huán)境監(jiān)測、醫(yī)藥、食品等領域。通過對樣品進行定量分析,可以為科研、生產和質量控制提供重要依據。
然而,超微量紫外分光光度計在使用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,如對某些非透明或有色樣品的測量可能受到干擾,以及對某些物質的測量范圍和靈敏度有限等。因此,在使用時,需要根據實際需求選擇合適的波長和參數,以確保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。